要如何有技巧的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掉入老師的陷阱,
探討出老師期望他們探討出的內容,是需要下一番苦心的。
以下將以濃度這個概念為例作說明。

在說明之前我先聲明
基本上當我們在教書的時候和一般老師很不一樣,
我們並不鼓勵學生從事預習的工作,因為預習適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學,
對探究教學而言預習反而會有反效果,造成探究的不確實,
而為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我們會很要求複習與應用的部份。

---------------------前言怎麼還是那麼長分隔線-----------------------

對於濃度而言,大家存在的映象應該就是各式各樣的公式與定義,
對於非理組的學生,應該會有這樣的一個回憶,
第一次學時感到怎麼這麼抽象,ㄧ堆好相似的公式都搞混在一起了。
這就是灌輸式教法產生的現象,直接給答案學生就是在背而已。

我認為要讓學生真的了解濃度的概念,必須從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東西去啟發。

活動一:驚爆內幕
  我會請學生汽水之類不同的飲料(下課可以喝,學生通常會很興奮,注意力稍微抓一下)
  藉由觀察包裝上的原料說明,讓學生去統整,發現共同都有水,
  然後藉由討論引入溶質與溶劑的概念(這裡比較像是在確保學生的先備知識)

活動二 ; 我跑,我跑,我跑跑跑
  接著探討同樣的內容物就代表一定是同樣的東西嗎?
  討論用什麼東西來證明他會不同或相同,
  (這時有可能會有死小孩提議要用酒,可以婉轉說有更好的東西可以證明^^")
  學生會有許多意見,我最後擇取容易做的其餘可以回家自己做,
  然後我才會說其實老師有帶,剛好你們剛才有提到的東西,
  這時我會拿出糖粉(黑糖為佳,順便介紹黑糖的好處算課外補充)
  ,另外再贈送一個大家都沒想到,更high class的東西叫做硫酸銅來做。
  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喝到糖水會很開心,而在這裡會"讓學生講出"原來同樣的內容
  濃淡也會有不同(濃淡包含甜味的濃淡和顏色的濃淡)。

活動三:天才小廚師
  既然學生已經了解濃淡會有不同,那就讓學生調出他自己最喜歡的甜度,
  泡完之後,討論看看要如何才能告訴人家該如何泡出這樣的甜度,
  可以參考食譜或之前的經驗,學生可以探討出很多不同的講法,
  如一杯水幾匙糖之類的,這時通常會辦競賽,舉的越多的組自然就加的越多分,
  教活動學內容配上班級經營做結合,大家分享之後我們在統整一下發現,
  大家的講法都會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多少的什麼內含有多少的什麼,
  再由剛剛討論時的結果,抓出有提到重量的講法引入重量百分濃度的概念,
  原來剛剛同學提到的就是人家所說的重量百分濃度呀,
  原來濃度不外乎就是為了表達給人家知道該如何配置溶液容易所需要用到的表達方式,
  而濃度表達的方式都一定會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多少的什麼內含有多少的什麼,
  只是那個"什麼"用的東西不同而已,可能是重量,可能是匙,可能是杯,可能是體積。
  到這裡做個大統整,讓學生整理這三個活動所得到的知識,然後做推廣、應用與練習,
  學生對濃度會得到有系統的理解並且對這個概念會很有feeling,而不是很抽象。

濃度的工作單有七個活動,這裡只稍微提前三個為例。

你會發現,學生是在做探究,但其實卻被老師有心機的引導一步一步有階層的,
有系統的,由淺入深的去探究問題,發現知識。

這時有些人可能會反駁,
阿~你器材都已驚準備好了,實驗方法和目的其實都早就定好了,
這跟結構式或食譜式探究有什麼不一樣,
我想這樣的人眼睛很尖,也看的出對探究很有用心,很不錯,
但他犯了一個很多人會犯的通病,那就是一個籮菠一個坑,
習慣性會把人家的東西找一個理論去套,卻沒發現其實之間有差異性,
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實際去執行的經驗,
而只是讀教育文獻就自認為依照他所理解的定義可以這樣歸類。
從我上面活動的敘述,實際去做你會發現,
即使就老師而言,沒錯我材料跟實驗目的方法都早已定下來了,
但我在跟學生討論時和學生與學生討論時,還是有很大的討論的彈性與創作的空間,
這些與其說像結構式不如說更接近引導式,即使還是有些微的不同但卻更為適用。

而學生自己在探究,接著學生後來做的分析與應用,會發現原來是這麼樣的條理,
不只活動的過程學到很多東西,事後分析也會學會很多很不一樣的東西,
(有點後設認知的味道)^^~

統整來說,我們提倡的探究教學,不只必須保留有探究的精神與元素,
還必須兼顧Bruner教材結構論的應用,Ausubel的前導組織之應用,
以及Gagne學習階層論、學習條件論及工作分析之原理的應用,
並且要搭配合作學習(參見我之前PO的那四篇有關合作學習的文章)等,
才能克服那些客觀上難以實行的邊界條件,在國中階段實行探究教學。

若想知道更詳盡的內容,可以去找我們系上學長的論文來看,
裡面以大氣壓力為例,另外有更詳盡的解釋與一大堆理論的整理與引用。
這只是我自己個人用我自己的話,把我的所學和實際上課的心得概略的解釋一下而已。

如同我一直以來一直強調的,
教學方法不要盲從,走出自己的道路,為台灣下一代提供出最適合且最高品質的教學,
才是新一代老師面對時代潮流的生存之道,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m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